人物
119歲老人去世 愛走路下棋
(來源:生命時報)4月19日,日本曾被吉尼斯認證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的日本奶奶田中力子,在日本福岡縣福岡市一家醫院去世,享年119歲107天。她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和令和時代,即便在有“長壽之國”稱號的日本也令人大為震驚。
人物于康:不吃晚飯對體重影響最大
(來源:北青報)如今減肥成了現代人永恒的話題,一日三餐怎么吃也就成了減肥話題里的重點內容。大阪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每天都吃晚飯相比,偶爾、經?;驈膩聿怀酝盹埖娜?,體重增加風險反而上升。這項研究納入大阪大學1.7萬余名男生和近9000名女生,中位觀察期3年。結果發現:不吃晚飯,男生體重增加風險上升42%,超重/肥胖風險上升74%;女生體重增加風險上升67%,超重/肥胖風險上升68%。而與此相對的是,偶爾不吃早飯或午飯,對體重的變化沒有顯著影響。
人物全球最長壽老人迎118歲生日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1月3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2日,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組織認定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的日本老人田中力子,迎來了118歲生日。田中稱,其長壽的秘訣在于“吃好吃的、進行學習”,目標是活到120歲。
人物百歲兒科醫生張金哲一世仁心
(來源:人民日報)前不久,我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張金哲院士,迎來百歲生日。張院士出生于天津市寧河縣,18歲考入當時的燕京大學醫預系,將一生奉獻給了我國小兒外科事業,至今仍是我國小兒外科領域的重要人物。在張金哲等專家的帶領下,我國小兒外科從零起步,獲得長足發展,并在國際小兒外科界擁有了話語權。
人物胡大一:心內心外應是一家
(來源:生命時報)我去美國進修的時候,中美在醫學科技發展上還有巨大差距。比如在美國做搭橋,就像做闌尾炎一樣普通,冠脈造影、球囊擴張術也都很普及,而當時中國能做搭橋手術的心外科醫生寥寥無幾。也正是因為技術稀缺,有些專家持保守觀念,認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當時的搭橋、支架等手術,年輕醫生很少有機會上手。
人物范志紅:骨髓大多吃的是口感
(來源:生命時報)大骨頭、羊蝎子是很多人鐘愛的美食,其中的“骨髓”滑膩醇香、味道獨特,讓人欲罷不能,在有些人眼中能夠“補精填髓”,但也有人表示,那跟肥肉沒什么區別,都是脂肪。骨髓里到底有多少營養?
人物范志紅:“吃不對”也會降低免疫力
(來源:中國婦女報)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人們空前重視自身的抗病力,以為吃得多、吃得好,抵抗力自然就會強。但是,一些危害身體抗病力的錯誤飲食方式,很多人也許還稀里糊涂實踐著,根本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險。
人物溫建民:膝關節有響 注意養護
(來源:生命時報)膝關節是人體運動最多、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當站立時,膝關節約承擔體重的一半;上下樓、跑步、打球時,約承擔體重的4~6倍;而蹲下或跪著時,承受著相當于體重8倍的重量。因此,相比其他關節,膝關節更易受到沖擊和壓力,發生彈響和磨損。
人物